博客上多了个好友叫“茗约”,但不知是谁?“茗约”这个名字起得好,细敲之下,有一种言犹未尽的感觉。
按理说,商务楼内开茶馆没有几家能够成功的。今天我们来说说茗约茶文化馆的小经验。怎样才能把200多平米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就是说怎样才能利用小茶馆的优势呢?其一,利用茗约茶文化馆这一平台,对外营销茶文化产品;其二,以其自身英语专业的优势,架构起与国际茶事组织和热衷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友人“与茶有约”的交流桥梁;其三,利用商务楼内现有客户优势,进行茶文化宣导工作;其四,扩展外围集团公司茶文化培训计划,培养潜在客户人群;其五,让茶文化与其它文化进行“约会”。与茶有约,伴茶而行。真可谓把茶文化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一言以蔽之当可日“迎合市场”。有道是“有市场就有效益”。个中道理,岂止关乎一个小小茶馆?推而广之,适用于任何“与茶有约”茶企。
当我们回味其它地方的一些茶馆:茶馆没有消费者,老板会觉得没劲,而真正当消费者踏进门槛后却经营无方;搞一些策划销售吧,总觉得不对路,甚至于为销售方案讨论起来没完没了;参照别人的经营模式吧,总觉得不对劲、不给力……到底是何缘故?一些茶馆老板想不通,甚至于很苦恼。
其实,缘故也不可能说明白,只消问一问:你与“茶”有约了吗?
“与茶有约”,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虽然茶可以和任何事物结合,也虽然茶可以与任何文化“有约”,但在面对市场之大,消费者众多的环境中,关键问题是你的“茶”与消费者的期待配套了吗?换言之,你的“茶”与当下的传统文化需求配套了吗?有许多地方的许多人本不喝茶,但是对一些传统文化项目兴趣浓厚,由于茶馆与消费者的期待对路,最终让不喝茶的人群也终于“与茶有约”了,继而对茶文化产生了兴趣,并渐入佳境。这样的案例是否对每个茶馆可行,但起码可以给人不少启示。
“与茶有约”,多么经典的营销模式。作为一个茶馆老板,当你所在的一方土地上仅靠“一杯清茶”难以维系生计的情况下,是否考虑需要其它文化与茶“有约”、与茶“联姻”呢?倘若不开动脑筋寻找思路,就会让消费者改造了你。及至到头来,就只能像庄子所预料的“哀,莫大于心死”。心都死了,你还想消费者有多少热情和积极性,岂非如同缘木求鱼,只能笑谈罢了。
“与茶有约”,既不可曲高和寡,也不可恶俗流布。虽然茶可以与任何事物“有约”,但作为弘扬茶文化的高雅窗口,惟与传统文化中的精英文化“有约”才会有希望。与之相反,如果把茶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有约”,就会失人心而失市场。勿谓言之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