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茶网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茶叶商城茶叶文化茶叶资讯茶叶资料名茶大观产品展示茶叶论坛留言咨询联系我们
 推荐产品: » 暂无推荐信息...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
福建白茶网 >> 茶叶资讯 >> 茶叶专家
晒青程度与摇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信息来源:福建白茶网   发布时间:2012/3/8   已被阅 6315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有别于其他茶类最显着的品质特征是具有自然、幽雅的花香,香精油含量高,冠于其他茶类(窨花茶除外)。福建是乌龙茶的发祥地与主产区,乌龙茶加工工艺主要有两种类型,即闽北工艺与闽南工艺,闽南传统乌龙茶以花香浓郁而倍受青睐。但是近些年来,乌龙茶加工出现一些单纯追求外形色绿、内质绿叶绿汤的现象,甚至追求“越绿越好”,忽视乌龙茶关键工艺晒青与摇青对香气形成的作用,轻晒青或不晒青、少摇青,3次摇青后进行长时间的“拖青”、“消青”(历时12-24h,甚至更长)。致使有些产品香清味淡,不耐冲泡,且带有较强的酸味、馊味或“沤味”,失去乌龙茶香气品质的优势,失去高香茶树品种的优势。

   本试验参照闽南传统乌龙茶加工工艺,设计不同晒青程度与摇青强度两因素的加工工艺试验,以期了解晒青程度、摇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为制订并推广应用乌龙茶品种配套加工技术规程提供试验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供试材料为乌龙茶杂交种(黄观音与黄奇、黄棱杂交),叶片黄绿色,鲜叶采自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乌龙茶种质资源圃。采摘标准为对夹2~3叶、小至中开面嫩梢和1芽3-4叶嫩梢。

2.方法

(1)乌龙茶基本加工工艺与做青车间温湿度控制参照闽南传统乌龙茶加工工艺:鲜叶一晒青-晾青一摇青一晾青一堆青一杀青一揉捻一初烘一包揉一复烘一复包揉一足火一毛茶。

做青车间控制温度20~24q,相对湿度65%-75%。

(2)晒青程度与摇青强度两因素试验处理

晒青程度与摇青强度两因素试验共6个处理,每处理重复制样4次,共24个样品(表1)。

(3)采用《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3776-2009密码审评、评价乌龙茶品质。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晒青程度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从表2感官品质审评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晒青程度的乌龙茶品质存在明显的差异。

虫害的整理分析,将茶园蜘蛛分为结网型和游猎型两种,其中游猎型比结网型蜘蛛多。在一年中,蜘蛛在茶园的种群数量有明显变化,6-8月蜘蛛数量达高峰,9月开始下降,这样有利于蜘蛛的生存和繁育。恩施州茶园生态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蜘蛛资源,分布广泛。主要优势种群常生活在茶园的中下部,隐蔽在土隙、洞穴中,如狼蛛、跳蛛、蟹蛛、球腹蛛;结网的皿蛛、园蛛、漏斗蛛、肖蛸在茶园上中下三层布网捕食飞虫;不结网的管巢蛛常游猎于茶园之间,捕食各种害虫。总之蜘蛛的生活习性比较复杂,蜘蛛是茶园害虫的主要天敌,控制茶园虫害总量的50%一80%。

(5)有机茶园蜘蛛种类和数量比无公害茶园多。在恩施州2个试验茶园中,熊家岩茶园由于生态环境较好,植被丰富,管理精细,调查到的蜘蛛物种和数量明显多于农科院茶园,蜘蛛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也明显高于常规化学防治茶园。

在摇青处理I(相对少摇青)的情况下,晒青减重6%-89l的平均审评得分94.0分,花香明显,品质优异,说明晒青程度最适宜;晒青减重9%~11%的品质为次,说明晒青程度偏重;晒青减重3%一5%的品质相对最差,说明晒青程度不足。在摇青处理Ⅱ(相对多摇青)的情况下,晒青减重6%-80/e的平均审评得分93.9分,花香明显,品质优异,说明晒青程度最适宜;晒青减重3%一5%的品质为次,说明晒青程度偏不足;晒青减重9%~11%的品质相对最差,说明晒青程度太重。两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晒青处理间品质的差异极显着(P<0.01),减重6%一8%显着优于减重3%-5%与减重9%~11%的品质。

上述表明,叶片黄绿色品种晒青程度一般掌握鲜叶减重率6%~8%为宜。

2.不同摇青强度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摇青强度包括摇青次数与转数(或时间)。在设计手工摇青5次的情况下,摇青处理I(相对少摇青)与处理Ⅱ(相对多摇青)的乌龙茶品质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差异不显着。当晒青减重6%~8%时,摇青处理I、处理Ⅱ的平均审评得分分别为94.0分与93.9分,差异不大,乌龙茶都表现花香明显,品质优异;当晒青减重3%一5%时,摇青处理Ⅱ的品质优于摇青处理I的;当晒青减重9%~11%时,摇青处理I的品质明显优于摇青处理Ⅱ的。

摇青处理I、处理Ⅱ总平均品质审评得分分别为91.5分与90.9分,差异不显着(P>0.05)。上述说明,在手工摇青5次的情况下,摇青总转数一般掌握270-450r为宜。如采用机械摇青应视投叶量而定,投叶量多则多摇,投叶量少则少摇。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晒青程度与摇青强度试验处理其品质的差异达到极显着水平(IL0.0006)。可见乌龙茶香气品质特征的形成是晒青工艺与摇青工艺交互作用的结果。

三、讨论

上述结果看出,叶片黄绿色品种晒青程度一般掌握鲜叶减重率6%-8%,摇青强度一般掌握摇青4_5次,手工摇青总转数270-450r。该工艺制成的乌龙茶具有浓郁的花香,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橙黄,叶底黄绿透亮,叶缘显现红色斑点(即“绿叶红镶边”的特征)。如采用机械摇青应视投叶量而定,投叶量多则多摇,投叶量少则少摇。

试验表明,乌龙茶具有自然、幽雅花香的品质特征主要是晒青工艺与摇青工艺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晒青程度对后续工艺摇青强度的影响很大,轻晒青,须多摇青;重晒青,则须少摇青。

形成乌龙茶品质特征的基础是茶树品种,关键是晒青与摇青工艺。应根据不同品种的鲜叶特征,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状况与环境温湿度,掌握晒青程度(鲜叶减重率)和摇青强度(摇青次数、转数或时间),即“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

竹尾忠一研究乌龙茶晒青与摇青工艺对香气成分的影响后指出,乌龙茶特有的香气成分形成的关键在于加温萎凋(晒青)和室内摇青。时友裕纪子、阮逸明以及小林彰夫等人研究萎凋和团揉对包种茶香气形成的作用,结果认为,日光萎凋与室内摇青综合作用结果,各种香气成分的浓度都增加了(1-戊烯-3-醇、沉香醇、栊牛儿醇除外)。研究表明,乌龙茶的品质特征是通过晒青、摇青与凉青、堆青的综合作用,使鲜叶内酶类催化基质发生生化转化的结果。离体鲜叶经过晒青,大部分香气成分的浓度都比晒青前提高了,尔后进行4次的摇青,香气成分进一步形成、积累。做青后期香气成分大幅度增加,所有香气成分的浓度都比晒青前提高了一、二倍,以至数倍,尤其是中、高沸点香气成分的增加十分显着。陈志雄等人研究证明传统乌龙茶香精油含量、水浸出物、黄酮含量高,常温下保存时间较长,品质相对不易下降。可见单纯追求外形色绿、内质绿叶绿汤,忽视晒青与摇青工艺对乌龙茶香气形成的作用,不晒青,少摇青,长时间的“拖青”、“消青”,这种加工工艺并不可取。

更多关于茶叶专家的信息
更多
茶叶标准样 璃杯品饮绿茶领略汤中茶趣
中国茶博馆解读苏东坡咏茶诗词 茗家真传走进军营联谊迎八一
首届民间斗茶盛会“斗”出两大看点   

茶叶资讯
[国际资讯] 欧盟7月1日起强制实施“有机标...
[国内资讯]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专家委员会...
[国内资讯] 茶中高富帅身价暴跌至百余元 武...
[行情分析] 中国茶企品牌发展营销之道
[行情分析] 哈洽会:绿茶为媒 促两江合作
[国内资讯] 蔡良绥受邀参加录制CCTV《大...
[国内资讯] “中国白茶之乡”福鼎近万竹笾晒...
[国内资讯] 品福鼎白茶,有十个秘密你知道吗?
图文主题
茶是现在世界上很潮的养生品
茶是现在世界上很潮的
上海世博福建馆五大看点(海西进行时)
上海世博福建馆五大看
福鼎白茶-点头茶青交易市场
福鼎白茶-点头茶青交
八闽之子“茶界泰斗”张天福
八闽之子“茶界泰斗”
暂无图文信息
暂无图文信息
福建茶叶论坛  新用户注册  参与论坛讨论
如果您已注册“福建茶叶论坛”会员,请直接登录
   
茶叶文化: 闽茶概貌 - 闽茶文化 - 茶艺茶道 - 茶食茶饮 - 茶诗茶文
茶叶资讯: 国内资讯 - 展会商会 - 国际资讯 - 行情分析 - 名企动态 - 茶叶专家 - 茶界泰斗 - 古今名人
茶叶资料: 茶叶识别 - 茶叶保健 - 产业政策 - 茶叶标准 - 茶叶科技 - 茶树品种 - 制茶工艺
名茶大观: 八闽名茶 - 浙江名茶 - 安徽名茶 - 江苏名茶 - 江西名茶 - 湖北名茶 - 湖南名茶 - 四川名茶 - 云南名茶 - 陕西名茶 - 河南名茶...
茶叶商城: 茶厂或茶场 - 茶叶公司 - 茶馆或茶庄 - 茶叶器具 - 机械设备 - 包装、印刷 - 周边产品 - 出版或传媒 - 物流或运输 - 农用物资 - 商业服务...
网站公告 ┆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进入论坛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福建白茶网:茶侠侣(福鼎)商贸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闽ICP备2025085238号-2 本站由“福鼎森标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2008-2009, 版权所有 FJBCW.com